
10月23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情况发布会。据发布,自2024年申银策略试点以来,西安市大力实施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交通清洁化等根本性、源头性解决方案,实现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申银策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数据显示,2024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4%;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7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4%,二氧化氮平均浓度3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6.2%,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数浓度1.1毫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1.4%;二氧化硫平均浓度7微克每立方米,与上年度持平;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均已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西安作为2023年年底入选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省会试点城市,2024年9月印发《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6年,构建“4+3+3+6”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西安模式”:“4”是开展“能源、交通、工业、环境治理”4个领域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第一个“3”是从“园区、企业、项目”3个层面培育和遴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第二个“3”是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金融政策、碳评纳入环评新机制、碳排放信息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新机制”3项创新政策,“6”是提升“市级层面试点工作机制创新、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创建、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清单编制、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监测核算、固定污染源排放量全口径核算、协同管理和创新”6个方面的能力。
试点中申银策略,西安市在4个重点领域推动协同控制。
——在能源领域,推进电厂部分燃煤机组的关停替代,加快推动城市建筑光伏和农村光伏示范建设,推动供热系统绿色低碳转型替代。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2023年的30.2%提升至45%;2024年-2025年供暖季,全市3.83亿平方米集中供热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
——在交通运输领域,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含网约车)、垃圾清运车、轻型环卫车辆,全部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新增或更新的物流配送和公务车辆中,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分别不低于90%和80%。推进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渣土车和商混车替代工作,加强新能源汽车公(专)用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
——在工业领域,不断优化产业布局,2025年1月-8月,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5206.6亿元,同比增长13.4%。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5年1月-8月,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7.11万辆,同比增长19.9%。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光伏制造基地。积极发展氢能产业,引入培育氢能企业120余家。实施变压器、电机等能效提升计划。
——在生态环境领域,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源头替代和含喷涂工艺的汽修企业水性面漆替代;完成近3000家企业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做好污水处理相关工作申银策略,2024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4.7%,在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中期评估中位列第一;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毛浓曦 祝盼 图 柯希飞)
天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